女性的盆底肌是很重要的组织部位,能够支撑腹部的许多器官,例如子宫、膀胱、直肠等。女性的盆底肌肉像一张弹性的吊床。怀孕、分娩的时候,胎儿逐渐压迫、撑开这张吊床。盆底肌肉松弛在怀孕时就已经发生,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无法避免。而妈妈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产后及时恢复吊床的弹性。
盆底肌损伤后,初期只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尿频,小腹坠胀等现象,到了中老年期严重者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现在三胎政策开放,越来越多的夫妻也开始紧罗密布的开始备战三胎。由于之前有过生育经历,不管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只要有过妊娠史的女性,盆底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伤害,并且妊娠次数越多,损伤也就越多。特别是盆底状态,适不适合生三胎,需要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盆底功能。
生三胎,你的盆底有多难
生完一胎、二胎后,你做过盆底康复吗?对于这个问题,想必有不少产后女性都会给出否定答案。妊娠期的压迫和阴道分娩时的牵拉都会损伤盆底,产后如果不做盆底康复,盆底可能一直处于功能受损的状态。如果要生三胎,已经伤痕累累的盆底又要再次面临妊娠分娩的考验。
有的女性侥幸的以为,我生完一胎、二胎,既没有漏尿,也没有脱垂,这说明我的盆底很健康,生三胎,我可以!但事实上是如此吗?并不是,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盆底没有损伤,可能只是盆底的其它支持组织在代偿。量变总有引发质变的一天,盆底损伤逐渐加重,漏尿、脱垂这些可怕的盆底疾病随时可能会找上你。
盆底疾病发生率直线上升
一胎产后没有尿失禁的女性,一部分在二胎孕中就已经发生尿失禁,产后前壁膨出和尿失禁的发生率也直线上升。
研究表明,盆腔器官脱垂与产次呈正相关,一胎发病率12.8%,二胎发病率18.4%, 三胎发病率24.6%。也就是二胎后,每5个女性有一个可能会发生脱垂,这在临床也得到了证实。
怀孕分娩对于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在二胎时就x2了。有个二胎孕妈说:我怀孕后期打个喷嚏就出现漏尿,之前可没发生过。特别是一胎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的,如果不及时康复,在二胎孕中,症状容易加重。
二胎都如此,更别提三胎了。盆底肌的位置很特殊,承载人体70%重量。孕期和分娩给盆底肌造成的伤害,多数是永久性的。了解你的盆底肌,别把康复“留”到二胎,甚至三胎才做。
如今备孕越来越被重视,将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再怀孕,对宝宝、对母亲都好。对于想生三胎的女性来说,往往年龄稍大,母体环境已经不是十分适合怀孕,其中还不乏一些一胎损伤并未完全恢复的女性,因此备孕这个环节更是要重视。备孕期间,除了关注卵巢、子宫的状态外,盆底状态也应该关注。
在备孕期,做一个盆底肌筛查,了解当前的盆底状态,如果盆底存在损伤情况,通过盆底康复去解决或改善它,将盆底调整到较好的功能状态后再怀孕能够大大降低孕期以及产后患上盆底疾病的风险。
为了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经生育过和3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以防后患。“尤其是备孕三胎的女性,更应在怀孕前对自己的盆底功能做好评估,并进行必要的盆底修复,因为再次妊娠,又会使子宫脱垂等症状加重。”
维护盆底,持续终生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损伤的神经和肌肉得到恢复,从而改善远期盆底状况,降低因解剖结构改变和年龄增长发生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会。研究表明,孕期盆底训练可以降低初产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产后康复治疗明显降低产后6~12 个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上一条:两汉濯熏 源远流长|万万没想到烧烤的发源地也是泡脚药浴的发源地
下一条:没有啦! |
返回列表 |